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幼兒音樂發展活動概況
0至1歲:
1. 嬰兒出生就對聲音有反應,透過哭與種種音調變化來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感受,將情緒傳達給成人。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聲音、家庭成員的聲音,以及聲音裡所表達的喜怒哀樂等,嬰兒都能分辨地出來,並對這些聲音表現出熱切及頻繁的身體反應。
2. 隨著年齡增長,嬰兒時期對聲音的敏銳性就逐漸的消失,所以可以利用幼兒音樂玩具為嬰兒播放輕柔的歌曲、哼唱搖籃曲或親切的逗弄及對話,也可透過遊戲來維持對聲音的敏銳性。家長的溫柔帶唱是音樂教育最好的開始。
1歲至2歲:
1. 能大至分辨出生活中常見的聲音,並對聆聽各種不同的聲音特別地有興趣,對於有興趣的聲音會有積極的反應。這個階段,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玩辨別各種聲音的遊戲,例如:分辨動物的叫聲、交通工具的聲音、日常生活中的聲音或大自然所發出的聲音等。
2. 接近2歲的幼兒開始對聽各種歌曲或歌唱有興趣,這時可以播放音樂或是唱歌給他們聽,並且引導幼兒配合音樂拍手或簡單身體律動,讓他感覺音樂的節奏與律動感。
2歲至3歲:
1. 此時期,孩子的聽力逐漸增強,喜好明顯且強烈,喜歡反覆聆聽喜愛的音樂,更能依音樂的節拍強弱、節奏快慢,表現不同的情緒或肢體反應。對於有特殊節奏的音樂感興趣,而且愈來愈喜歡唱歌。因語言能力的快速發展,逐漸可以唱出歌曲中部份歌詞。
2. 對於能發出聲音的樂器或物體皆感興趣,會嘗試將各種物品拿起來敲敲打打,享受創造聲音的感官刺激。
3歲至4歲:
1. 有濃厚的唱歌慾望和興趣,喜歡自己熟悉的歌曲,也常會自編歌詞或旋律,並且會邊唱邊跳舞邊敲奏;也能和家人或朋友齊唱或一個人唱完一首歌。
2. 對能發出聲音的樂器或物體很感興趣;因為手部的力量也增強了,所以喜歡用手去敲奏,例如拿兩種物品互敲,聽它發出來的聲音。可以提供幼兒一些音樂的玩具或是樂器,像鋼琴、吉他、口琴、小鈴、鈴鼓等,讓幼兒有機會一面聆聽及遊戲。但要注意樂器的音準。
3. 對節奏顯明、旋律優美、具有特殊音效的音樂,喜歡反覆的聽、或唱、或敲出節奏,如能善加引導,不但會增加幼兒對音樂的喜好,更能培養孩子在音樂方面的創造能力。
4歲至5歲:
1. 已學會歌唱的能力,能和別人齊唱或樂於在許多人面前唱歌,也喜歡邊玩或工作時邊唱歌,享受自己哼唱的樂趣。
2. 四歲的孩子,可在手拍節奏之外,運用肢體的律動去感受音樂的節奏,並能自由的表現各種節奏的動作。例如配合音樂模仿各種人、動物、交通工具的動作及聲音。
3. 逐漸開始有安靜欣賞音樂的能力,但時間不能過長,以15分鐘以內為佳。
4. 喜歡敲擊類的節奏樂器,如鈴鼓、響板、大鼓等,也能和其他幼兒一起敲奏。
5歲至7歲:
1. 五歲至六歲的幼兒漸漸喜歡以和團體一起活動的方式來表達的音樂。
2. 除了能和別人快樂的歌唱之外,也能唱出歌曲的感情來;接受老師的引導後,可以齊唱、接唱、輪唱、默唱、哼唱;亦常喜歡自編歌詞或自編舞蹈。
3. 對各種樂器的使用及敲奏都有興趣,能組合各種樂器做合奏、重奏、分奏、獨奏等活動。
4. 自我意識成熟,音樂欣賞能力及表演能力增強;能配合團體,和其他幼兒合作完成表演。
◎ 因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,切記勿勉強孩子在不情願的情緒下表演,並應適時地給予鼓勵,勿批評。
來源/網路資源整理編輯
coming soon
coming soon
coming soon
coming soon
coming soon
2018 © RUNALAND